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
我最近完成了一本書,它就是《論語》。我是從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在坦坦教育國學班開始讀的。
我一讀這本書就好像回到了古代一樣。這本書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再傳弟子輯錄的,里面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寫了非常注重禮節(jié)的子路,孔子的兒子孔鯉被抓走了,子路上去營救,人沒有救出來卻中了對方的圈套,被一個人一劍射穿了身子,子路死前還不忘把帽子戴好。
《論語》中,我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也是我最喜歡的學霸。你們一定會問我為什么喜歡顏回呢?因為他不但謙虛有禮,還非常有學問。有人說他比孔子還要謙虛,他卻反駁道:“如果把我比做一座高山,我再高也會被人們爬到山頂,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高度和天一樣,誰也無法爬上去,我的老師孔子比我更謙虛有禮?!?/p>
《論語》中,有許多經(jīng)典語句,比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边@句話讓我明白了,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驕恣,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也需要保持謙遜。
又比如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忽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
雖然這學期《論語》二十章的學習已經(jīng)結束了,但這并不影響我繼續(xù)鉆研、見習《論語》中的智慧,我要繼續(xù)學習,努力成為真正的君子吧!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2
在這本書中,南大師多次為孔老夫子正名?,F(xiàn)在有很多人反對孔家店,認為“孔孟之道救不了中國”。南大師認為,孔門心法就像是我們每天吃的五谷雜糧,是我們頓頓離不開的食糧。只不過孔家店的某些店員們,往糧食里摻了水摻了假——在孔門心法傳承幾千年的過程中,幾代大儒對其的過分解讀(訓詁、考據(jù)、宋代理學等),把《論語》這部經(jīng)典的文字和精髓割裂開來——才會出現(xiàn)“打倒孔家店”這樣的口號。但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經(jīng)典,才會歷經(jīng)時間的大浪淘沙,真正的傳承下來——幾千年來,“四書五經(jīng)”必登經(jīng)典書單之首,必然有其道理。所以,糧食本身沒有問題。宋代一代名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鐘老師說趙普那是客氣的,要他說:一句論語就可以治天下,哪一句?翻開《論語》,看到哪一句就是哪一句。
《論語》的篇章和內(nèi)容都經(jīng)過孔門弟子精心的選取和編排。在這部書里,孔老夫子的幾大得意門生,性格、天賦迥異,在各自領域都有非凡的建樹,個個都是一等一人才——孔子最得意的顏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子路、大外交家子貢、繼承了孔門心法的曾子……只要孔老夫子動一下稱霸天下的心思,有這些弟子的輔佐,那是分分鐘的事兒;而他老人家沒有那樣做,而是用另一種教化天下的方式,在當世就成為了天之木鐸,一代圣賢。
《論語》本身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經(jīng)典;有了南大師的解讀,這部《論語別裁》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對于我這樣的歷史小白,就喜歡看的就是大師引經(jīng)據(jù)典穿插在其中的各類歷史典故,上到伏羲女媧,下到民國初年,儒釋道醫(yī)武各家,他都信手拈來,不愧是一代大家。而最令我感動的,是像南懷瑾大師這樣一代代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先師們,他們結合自己所處的時代,耐心細致地為后生講解傳統(tǒng)經(jīng)典,讓那些看上去生澀難懂卻包含了祖先無窮智慧的文言,更好地指導當代人的生活,讓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他們實實在在地踐行了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3
經(jīng)過這幾個月讀書、實踐、成長活動的學習,使我增添了幾分自信,幾分沉穩(wěn)。回想剛走上村官崗位時心里的膽怯、迷茫、浮躁,真的好了很多。
記得剛看完于丹《論語》這本書,心靈就有所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其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生活。我感覺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對《論語》的這種簡單,歡樂的感悟,無論生活有多少困難,都要看到進取的一面,找個歡樂的一面去理解生活中的每件事。于丹教師利用她獨特的個性視角,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夢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來解讀《論語》。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記得于丹教師說記住《論語》中一個字,一生就夠用了,我覺得有道理。人想過的歡樂,首先要學會寬容,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恕”,這個字包含了一個人不可缺少的心態(tài),能夠學會“恕”,那么這個人的一生必須是歡樂的,并且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當然,想做到這個字是不容易的,能夠把所有的世事都用寬容的心來對待,那么生活中就沒有什么是歡樂的阻礙了。在這個新時代,除了為生計忙碌、奔波之外,我們總是尋找一種精神的寄托,在尋找一個屬于自我心靈的家園。應對豐富多彩的世界和各種欲望,總會想為自我的心靈安個家。
在當今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時候,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工作者,我們必須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以造就一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下頭我就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景,談在論語學習中的體會:
一、學為先
我們每個人,從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上起,每一天都在不斷學習,成長,逐漸地完善自我。學習不僅僅是指在課本上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積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的閃光點,值得我們?nèi)W習。多向身邊的人請教學習,就像臵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進取地聚集了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我們不但要學,還要學以致用,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必須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他所提倡的是這樣一種從容地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
二、做為上
《論語》中提到,不在其職,不謀其政,其中就隱含著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就是我們在這個位臵上要履行好自我的職責,將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干好。工作是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一個載體,當然也僅有歡樂地工作、將工作視為一種樂趣才能
夠真正地實現(xiàn)自我存在的價值。僅有把自我的本職工作做得更迅速、更正確、更專注,調(diào)動自我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這樣才能使自我有更多機會鍛煉成長?!安环e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從小事做起,小事成就大事業(yè)。工作意味著職責,崗位意味著任務,只要我們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干好每一項工作;培養(yǎng)健康歡樂的生活情趣,平凡中體現(xiàn)不平凡,我想我們就是最優(yōu)秀的。
三、和為貴
《論語》中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庇脤ψ晕业男娜Υ耍瑢W會換位思考,也就是遇事先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我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樣樣”。一個人生命中有自信、有從容,有一種寬和,多體會他人的不容易,就能夠做得到仁者愛人??梢?,讀透了論語,就感悟了人生。如果感悟人生,找到內(nèi)心的安寧,歡樂就會常伴我們左右。
雖然自我只寫了感悟深刻的方面,可是,自我的感悟遠遠不只這些。很多感動是心靈的觸動,用語言不能表達得很清楚。的確,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常的反思、多一點靜靜的傾聽,少一點抱怨的聲音,多想想生活的歡樂與感動,少一點不實際的言論。也許,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我慶幸有這本書伴隨我成長、生活,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時刻提醒著我。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4
以前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聽老師講“孔子”的故事,在課外書中我也曾讀到過他被人們尊稱為“圣人”。我常常不解地想:“孔子不就是比我們早出生幾千年的一個古人嘛!怎么會是神仙呢?”(我一直以為“圣人”就是類似神仙一樣的人)。直到今年寒假,我在媽媽的指導下閱讀了《論語》中的部分篇章后,才覺得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
作為一名學生,我最先選擇閱讀的就是《論語》中的《學而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論述學習方法和為人處事原則的話,我深有體悟。我想起我這些年的學習歷程:考試前認真復習,我收獲了好的成績;運用課外閱讀的知識,回答課堂提問時我獲得了老師的肯定……還有我不再覺得自己好孤單,也不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氣,如今的我充分感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所以我讀著這段話很佩服孔子老先生怎么說得這么深入我心啊!
我選擇閱讀的第二條是“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條語錄告訴我一個人如果品性端正,有孝心、愛心、責任心,那么才可以去學習文化知識。確實現(xiàn)代社會,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聽到許多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大學生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比如用硫酸潑狗熊來檢測“狗熊是不是真的笨”的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還有只為個人之間的一點私怨就連殺四名同學的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這些人都曾是天之驕子,成績出類拔萃,可是他們?nèi)笔Я似返碌男摒B(yǎng),缺失了仁義之心,缺失了對他人、動物的愛心,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杀?可嘆!如果他們也能多讀讀孔子老先生的話,“每日三省吾身”,那么也許他們就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很慶幸我現(xiàn)在就懂得了孔老先生的教誨!
媽媽說,《論語》是部博大精深的思想著作,不可能靠讀這么幾則語錄就能讀懂孔子的思想。而我自己也認為我的閱讀很粗淺,但是孔子能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這么多道理,到現(xiàn)在還有許多人在研究《論語》,學習他的思想,用他的準則來為人處事,我認為孔子在我的心目中不僅僅是“圣人”,真的跟神仙 沒兩樣!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5
俗話說:“讀一本書,會使你更加堅強,更加聰明,更加坦然。”我這一周讀了一本書叫《論語》。我讀著這本書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體會到: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我讀著《論語》這本書我仿佛正在孔子與他的學生身旁和他們交流。我體會到他們高尚品德。其中有這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覺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得:“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為別人幫忙是否盡了最大努力,我與朋友交往有沒有撒謊不誠實,我傳授課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讀了這句話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種好習慣,這樣就可以知錯就改,讓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兒,不是該很高興嗎?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氣去教他,這樣才是君子的作風、是啊!不斷溫習是一種好習慣??梢约訌娭R的印象,牢記這個知識,從而是你進步。
才剛剛品讀了幾天論語,我就受益匪淺,好像在和孔子與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堅持讀書。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6
孔子說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那么,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
我認為,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做到“學而不厭”,為什么呢?
其一,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知識的數(shù)量正在以幾何級的速度遞增著,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知識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能總抱著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讓你那一桶水長流長新,不能讓它成為死水,那就必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智慧,只有不斷學習,也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你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是很無奈的事情,厭倦在所難免,又怎能學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學而不厭”是否也有這層含義。只有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作生命的必須,你就會心甘情愿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并且能在學習中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
其三,學習還應該掌握好的方法。會學習的人總是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獲得大量的知識,而不會學習的人則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尤其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渠道有許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的信息,并且獲得信息后又能及時進行整合加工,變成自身素質(zhì)的一部分,這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了。
其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希望學生“學而不厭”,首先教師要“學而不厭”?!吧斫讨赜谘詡鳌保坝H其師,信其道”,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一個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傳統(tǒng)養(yǎng)成善學善思的習慣,要是教師厭倦了學習,學生又怎會熱愛學習?
所以,教師要“學而不厭”。
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在“學而不厭”的基礎上,教師才能“誨人不倦”。沒有前面“學”的基礎,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誨”,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的話,“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沒有趣味、沒有創(chuàng)新了,這樣的“誨”自然也不會去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只把學生當作儲存知識的容器,更不會關注學生的心靈、人格、健康了,這樣的“誨”甚至可能會誤人子弟、害了學生呢。
“誨人不倦”,我的理解是樂教、善教。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7
孔子作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他的弟子子貢稱為“天縱之將圣”,一百多年后,孟子更是認為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優(yōu)點,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司馬遷不僅將孔子以布衣之身放入了世家中,而且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評論中寫到:“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p>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墩撜Z》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nèi)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本次閱讀的是楊伯峻《論語譯注》。
縱觀孔子一生,他的政治是失敗的,然而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門下既有“不遷怒,不貳過”的顏淵,又有急公好義的子路,既有可以“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子貢,又有習于文學的子游。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四科十哲”,作為萬世師表,通過他長期的教學實踐,提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習的。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8
我最近完成了一本書,它就是《論語》。我是從二零二零年五月一日在坦坦教育國學班開始讀的。
我一讀這本書就好像回到了古代一樣。這本書是古代圣人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再傳弟子輯錄的,里面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寫了非常注重禮節(jié)的子路,孔子的兒子孔鯉被抓走了,子路上去營救,人沒有救出來卻中了對方的圈套,被一個人一劍射穿了身子,子路死前還不忘把帽子戴好。
《論語》中,我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也是我最喜歡的學霸。你們一定會問我為什么喜歡顏回呢?因為他不但謙虛有禮,還非常有學問。有人說他比孔子還要謙虛,他卻反駁道:“如果把我比做一座高山,我再高也會被人們爬到山頂,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高度和天一樣,誰也無法爬上去,我的老師孔子比我更謙虛有禮?!?/p>
《論語》中,有許多經(jīng)典語句,比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边@句話讓我明白了,君子要平和大方而不驕恣,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也需要保持謙遜。
又比如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確,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要聽得清楚,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有禮,不可以驕傲、輕忽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
雖然這學期《論語》二十章的學習已經(jīng)結束了,但這并不影響我繼續(xù)鉆研、見習《論語》中的智慧,我要繼續(xù)學習,努力成為真正的君子吧!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9
窗下桌前,我手捧《論語》,如同握著一位摯友之手,與《論語》的點點滴滴漸漸彌漫心間。我陷入了沉思……
結緣
我永遠忘不了九歲生日那一天,姐姐送給我一本書——《論語》。
看著這本裝幀精美的書,我好奇地說:“姐姐,這是什么?”“這是《論語》。”“寫什么的啊?”“是寫我們的文圣孔子的。”我又追問道:“那孔子是誰?”姐姐笑了,摸了摸我的頭:“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有三千弟子,是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讀書人,姐姐希望你做一個孔子一樣的人?!蔽也唤麑@本書肅然起敬,決心好好讀一讀。
就這樣,我和《論語》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伴
看著看著,我漸漸喜歡上了這本書。每天早上,我一定要讀上兩句孔子名言才肯上學;每天晚上,我一定要讀上一個孔子小故事才肯睡覺。姐姐一回家,我就纏著姐姐談孔子,說《論語》。姐姐說我都快成“《論語》迷”了。不出半年,我就把《論語》背得滾瓜爛熟了。
感恩
從《論語》中,我學到了許多人生道理。
有一次,我和好友吵架了,原因是我沒有如期歸還他的筆。我覺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卻堅持要我認錯。當我一想到《論語》中的“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便馬上醒悟,向好朋友道歉了。
還有一次,我語文考砸了,非常沮喪,心情和天空一樣灰蒙蒙的??晌乙幌氲健墩撜Z》中的“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明白了失敗的緣由,立馬恢復了信心。
……
我感謝《論語》,因為我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懂得了自己不想要的不能強加給別人;我感謝《論語》,因為我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中懂得了要虛心向他人學習;我感謝《論語》,因為我從“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中懂得了一個人不一定要什么大志向,一個最樸素最深刻的志向也許是最好的……我感謝《論語》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力量,給了我光明,讓我在國學的浸潤下茁壯成長。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鞭D眼間,《論語》已陪伴我三個春秋了。我愿《論語》伴我長大,將來成長為一個孔子一樣的人。
關于論語心得的作文篇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蔽覍@句話頗有感觸。
記得在我剛上小學時,根本沒有什么時間概念可言。每到星期天,我都會將大把大把的時間都浪費在玩樂上。一旦到了該寫作業(yè)的時候,心里總會想著:再玩五分鐘吧!再玩五分鐘吧!五分鐘過到了,我卻絲毫沒有半點動靜。因為我又想著:反正時間還很長,再玩一會兒吧!就這樣,一拖再拖。終于,在太陽落山之際,我的作業(yè)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開的梅花還要白凈。周末我依舊重蹈覆轍。于是,我每周末都會通宵寫作業(yè),導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星期一頂著雙“熊貓眼”就去上課了,不過,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改正了這個壞毛病。
長大后,我再憶起自己曾經(jīng)因為玩樂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時,總是心如刀絞,忍不住感嘆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溫故知新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睖亓曋皩W過的知識,可以使我們得到新的體會。
曾經(jīng)有這樣一篇文章,寫著:“羊吃草,總要吃很多次。第一次,將草吞入腹中。吸收草內(nèi)的部分營養(yǎng),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會被羊吐出來,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營養(yǎng)被它完全消化,它才會停止這個看似惡心,滑稽的舉動?!?/p>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飯時,都要將口中的飯菜咀嚼成碎粒后吐出,然后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后吃掉……這樣反復重復三次。他每本看過的書都會定時重溫,這樣他所學的知識才不會“流失”。
連尚未開發(fā)靈智的動物和幾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們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書,也會在閑暇時看一看之前讀過的書,這能使我讀起來更方便,并且可以順便鞏固我之前學過的知識。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放下手中的游戲機,溫習一下是之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可以使你的自身修養(yǎng)更進一步,在知識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