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做清明粑粑的優(yōu)秀作文
清明節(jié)做清明粑粑的優(yōu)秀作文5篇
清明粑粑,皖南一帶:宣城等地特產(chǎn)之一,又稱蒿子粑粑。每年清明時節(jié),白蒿(又名茵陳,三月嫩芽,有一圈白毛)清翠,人們將其采摘,洗凈和糯米摻合一起,然后磨成粉,作為面皮。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做清明粑粑的作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做清明粑粑的作文1
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到了。清明節(jié)有許多傳統(tǒng)習俗,不但可以給故去的親人掃墓,還可以到郊外去欣賞春天的美景。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學會了做清明粑。
看見別人都送了我們許多可口的清明粑。我看見奶奶手里拿著一個碩大的春筍,我說:“我今天要來學包清明粑”,奶奶說:“你先把手洗干凈”,于是我就興致勃勃地幫助奶奶去包清明粑。我拿了豆干、春筍、辣椒,首先我把材料洗凈,然后再把它們切成丁,加入調(diào)味品,這就成了包粑用的餡。我開始和面了,我加入一碗面粉和一碗水,面粉非常硬,我用手猛地一拍,面粉飛到了門上和我的袖子上、臉上。奶奶說:“你不加水,怎么叫和面?”我又加了一點點兒水,可是面團還是非常的硬。我狠狠心,又拿了一碗水往面團里倒,一下子面團變得像稀糊一樣,摸上去粘糊糊的。奶奶又往面團里倒了不少的面粉,我終于把面團揉好了。我把艾葉放到了高壓鍋里,因為熱度高,所以艾葉的葉看不見了,除了艾葉水,還有一些非常爛的艾葉莖。我把艾葉水全倒入了面團里,面團立刻變得非常緑了?!?/p>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片攤在我的左手掌上,再拿來勺子,用勺子舀了一勺餡,把餡放入面片里面,再捏合。我有時放了太多的餡,包起來的時候,餡全部都露了出來了,有時又包了太少,清明粑像泄了氣的皮球。我心想:“算了這樣太累了,不要再包了?!币驗榘拇螖?shù)多了,所以我包習慣了,我包得好多了。我包的清明粑像一個個檢閱的士兵?! ?/span>
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清明粑,覺的格外香甜可口。
我學會了一個家務(wù)活,我很高興今年清明節(jié)學會了包清明粑。我知道了:不克服困難,就不會得到成功。
做清明粑粑的作文2
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如第一次學騎車、第一次學畫畫、第一次學習作……其中第一次包清明粑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月4日是清明節(jié),媽媽在家里包清明粑粑。我看見了,喜笑顏開地說:“媽媽,我也要包清明粑粑!”“好,我來教你。”媽媽爽快地答應(yīng)了。
我
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先抓了一團艾團,把它搓成了一個圓圓的球;接著,我在大拇指上沾了點油,把艾團中心壓了個小洞;然后一邊兒捏一
邊兒轉(zhuǎn),把皮捏薄了。不一會兒,我把它捏成了像小碗一樣的馃胚?,F(xiàn)在可以往里面放好吃的餡兒了,這些餡兒里面有筍粒、瘦肉、豆腐干等,聞聞就很香了。最后
一步是把封口封上,可是,我怎么也捏不上,有點不耐煩了。
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說:“紅艷,不要急,慢慢來。做事要有耐心,慢慢學,就一定能成功的?!比缓?,媽媽教我餡兒不要放太多,封口處不要沾油。經(jīng)媽媽的細心教導,照著媽媽說的去做,我終于做好了一個像樣的清明粑粑了……
半個小時過去了,我做的清明粑粑越來越像,一個比一個好。媽媽稱贊道:“第一次做就能做得那么好,你的手很巧!”我聽了,比吃了蜜還甜。媽媽把做好的清明粑粑放進蒸籠里,大約過了十多分鐘,香噴噴的清明粑粑出爐了,我立刻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哇,真香!
吃著一個個可口的清明粑粑,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做事只要認真去做,用心做,一定能成功!
做清明粑粑的作文3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我正吟著,忽然我想起了一件事——清明節(jié)到了。
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是在公歷的4月5日。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在我們重慶,這里清明節(jié)不只有祭祖,掃墓,踏青等習俗,還有打清明粑這一習俗。清明粑!在一個下著細雨的星期天,我和幺姨一起到了山坡上摘清明菜,來打清明粑!細雨中的山坡,到處都是綠油油的,地上濕漉漉的,一不小心就會摔個頂朝天。我問幺姨:“什么是清明菜呀?"幺姨說:“說了你也不知道,等會兒找到了,指給你看一下吧——看!那兒就有一片清明菜地!”說著幺姨就找到了一片清明菜地。
只見綠油油的一片,還沒等幺姨指,我就知道了哪個是清明菜:綠綠的,總是一簇一簇的長在一起;比較嫩的,上面沒有花,老一點的,上面這位一朵黃色的小花,偶爾葉片上還有一些白霜。該怎么摘清明菜呢?只見幺姨彎下腰來,用指甲在清明菜的今天下去四五片葉子,輕輕的掐住,一朵清明菜就被摘下來了。我學著幺姨的模樣,在地上摘著。不過一會兒就摘了一大把清明菜。摘呀摘呀,經(jīng)過我和幺姨的努力,終于摘了半口袋清明菜。也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
回到家,我們就開始打清明粑了。我對幺姨說:“可不可以讓我打清明粑?你在旁邊教好嗎?”阿姨回答說:“當然可以。”首先把清明菜倒入一個大盆里,洗干凈。左洗洗,右洗洗?!把?,幺姨,我把水盆打……打翻……了!”“哎,看你這熊樣,還是我來吧!”放在通風的地方,晾干。燒半鍋滾燙的水。借著這一燒水的功夫,咱們就先把清明菜給切碎?!肮緡9緡!彼_了,將水倒入一個大盆里,倒入清明菜,使水變得不燙時,再把清明菜給撈出來,把清明菜擠壓出汁。拿一個盆接住。再拿一個盆加入適量的糯米粉和一些清明菜。倒入清明菜的汁水揉成一個面團,在分成一個個小面團。
燒上蒸鍋,如果有橙子葉,可以鋪上。水開了就可以放上清明粑,蒸上15分鐘。在這個15分鐘里,可以準備撲面。十五分鐘到了,開鍋,把蒸好的面團拿出來裹上一層撲面,用手壓平。架鍋,打火,倒油,放粑,煎一煎,就開吃啦!我手拿著一塊來之不易的清明粑,一口下去,外酥里嫩,真好吃呀!
你的家鄉(xiāng)清明節(jié)是怎么過的呢?
做清明粑粑的作文4
清明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我的家鄉(xiāng)云梯,過清明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粑。這里的清明粑很好吃,而且也好看,形狀有彎月形的、圓形的,做工精巧,可算得上是一件件手工藝品。聽媽媽說這種粑粑很難做的哦!
清明節(jié)的前兩天,奶奶就到地頭田邊去采青蒿初中,碾米粉。粑粑餡也很有講究,把嫩筍、臘肉、腌菜、豆腐放在一起炒,做成粑粑餡。再把煮熟的青蒿和進米粉里揉一揉,拌勻。用搟面杖把揉好的粉團打得薄薄的,劃成一張張圓圓的餃子皮形狀。把炒熟的菜包進青粉皮里,蘸點水,將粉皮捏攏,并均勻地捏出一道道花邊,可漂亮啦!最后把粑粑放在蒸籠上蒸熟。終于可以吃了,媽媽揭開蒸籠,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攙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吃起來,啊!清爽可口,太好吃了!
熱情的家鄉(xiāng)人就會把粑粑送給親戚、朋友,好吃的東西當然要大家分享喲!
做清明粑粑的作文5
清明節(jié)要到了,按家鄉(xiāng)的風俗要到祖墳面前燒香、磕頭、殺雞、敬酒、獻茶。獻粑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物品,那幾天地里的蠶豆剛好熟了,正是做豆米粑粑的時候,我最喜歡媽媽做的豆米粑粑。
清明節(jié)那天早上,爺爺和爸爸用籃子背上大公雞、酒、茶,點上香去祖墳完成節(jié)目。奶奶和媽媽在家里煮肉、煮飯,最忙的要數(shù)做豆米粑粑。媽媽從地里摘來新鮮的蠶豆,剝成豆米,清洗干凈了裝在鍋里煮起來。等豆米熟了,媽媽也就準備好了糯米面和紅糖粉裝在一個大一點的盆里,把鍋里的豆米和湯趁熱倒進盆里和起面來。和好面后,用雙手捏粑粑,一會兒奶奶和媽媽捏了一桌子有白的糯米有綠的豆米粑粑。接下來是煎粑粑,奶奶拿香油倒在鍋里,等油熱了就把豆米粑粑放在鍋里煎,一會兒豆米粑粑就熟了,一個個豆米粑粑脹鼓鼓的,油亮亮的冒著糯米和豆米的香氣。我剛想抓一個來嘗嘗,媽媽說要先獻老祖公,不然會頭暈弟子疼。我只好忍住了,直到用碗裝上豆米粑粑點上香,獻了磕頭祝福后我搶先抓一個來吃,嘴里是粑粑的香、粑粑的甜。
我覺得生活就是豆米粑粑那樣又圓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