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舉行?。這一節(jié)日自古以來便以其獨特的燈火和豐富多彩的儀式活動,吸引了無數(shù)人走出家門,共慶這個充滿歡樂與祥和的日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僅供參考。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1)
今年得元宵節(jié),我過得很快樂,不是玩得快樂,而是做得快樂。
老姑開啦一家燒烤店,元宵節(jié)晚上,我去店里玩。
哇,店里得生意真火!客人很多,桌桌滿員,有得不是同來得客人只好擠在一張桌上吃啦。見此情景,我想,也別閑著啦,幫忙吧。雖然我不會烤串,但我會為客人倒茶水,送餐具,上肉串什么得,總還可以吧。
我拎起一壺水,哪桌客人要水,隨叫隨到,不一會兒,我便忙得臉紅紅得,頭上汗水淋淋,真是不亦樂乎。有得客人還直言夸獎我,說小小年紀,能幫大人做事,真啦不起!我聽啦心里那個美呀!姑姑家得小表弟看見啦,也來湊熱鬧,但他只能拿餐巾紙給客人,太小嘛,只有四歲。一次,我端啦一盆豆腐湯,上樓給客人送去,盆子慢慢變得很燙,但我堅持著,不一會兒,我手都麻啦,已不知道燙啦。那時我想,如果我手一撒開,不僅客人不滿意,而且還會給姑姑這小店添麻煩得,最后穩(wěn)穩(wěn)地放在客人面前。干著干著我就順手啦,客人來啦問要什么,然后把單子傳到后廚房,哪桌吃完啦,就收拾哪桌,等著下拔得客人來。
后來,有一桌客人因著急,走啦,而這時肉串才剛剛烤好,他們還沒結(jié)帳。姑姑很生氣,但也沒辦法。后來姑姑看我表現(xiàn)不錯,就獎勵我肉串吃,我也享受啦客人得待遇,真是高興極啦。
我在這次干活中知道啦,大人也不容易,掙錢這么難?。?/p>
這個元宵節(jié),我沒有像以往一樣吃元霄看彩花,而是在姑姑得小店里忙啦一晚,不過我得收獲真多。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2)
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jié)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
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一元復(fù)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就是慶賀新春的延續(xù)。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jié),其樂融融。
元宵節(jié)也稱燈節(jié),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p>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jié),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xù)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jié)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guī)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這就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就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3)
今天是元宵佳節(jié),早上媽媽我們一起到超市買了好多元宵,我對媽媽說我想學煮元宵,媽媽就給我講了煮元宵的方法,我認真地記住每個步驟,大顯身手的時刻到了。
我按照媽媽給我說的方法,先把鍋里的水燒開,然后我小心翼翼地順著鍋邊把元宵放了進去,不過,還是有幾滴熱水濺到了我的手上,下次一定要更小心些。我又用勺子按順時針的方向攪了二圈,媽媽說這是不讓元宵粘著鍋底。然后我蓋上鍋蓋,過了一會兒,我打開鍋看到元宵都漂了上來,像一群調(diào)皮的小孩兒你追我,我追你。我把火關(guān)小了一點兒,它們就安靜了許多,只是偶爾翻一個跟斗。過了幾分鐘,元宵變得又鼓又圓,媽媽說,這是元宵熟了,可以吃了。
我把元宵先給媽媽盛了一碗,媽媽直夸我,吃著自己煮的'元宵心里樂滋滋的,希望我們家的生活在新的一年也像元宵一樣甜甜蜜蜜、和和美美。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4)
今天是正月十四。今晚華燈初上,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在馬路兩旁、人行道邊,甚至連路燈上都有一個個漂亮、秀氣得花燈。家家戶戶也都掛起啦紅燈籠。夜晚,那一盞盞花燈閃亮時,是多么讓人愉快!
我和媽媽從市委往家走,最熱鬧得地方要數(shù)城建局和公安局門前啦。
城建局門前人山人海,交通都堵塞啦。各種各樣得花燈非常好看,有孔雀開屏燈、年年有余燈、童男童女燈……最引人入勝得是一只超級大得老虎,它得眼睛碩大,張開得嘴巴甚至可以讓我在里面躺下睡一覺!大家紛紛在“老虎”前拍照留念。
公安局門前得燈也是車水馬龍,人們也是在門前拍照留念。最特別得是公安局門前得燈籠啦。各式燈籠大大小小,在大門得正上方有一個體形碩大得燈籠,里面十幾個小燈泡,我就奇怪:這么大得一個燈籠,燈泡不會掉下來嗎?困惑得我抬起頭打量著它。啊,我看到大燈籠里還有一個小燈籠!噢,原來如此。
元宵節(jié)除啦看花燈就是猜燈謎啦。我家門前就有猜燈謎得地方,猜對一個還有獎品呢!
今天一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猜燈謎。我猜中啦好幾個,到啦兌獎處兌啦七道,結(jié)果全對啦!經(jīng)詢問才知道獎品是圍裙和袖套,雖然不太滿意,但我還是抱著七套獎品開心地回家啦。
分配獎品啦!“奶奶家兩套、姥姥家兩套,大伯家一套……”忙得不亦樂乎。
元宵節(jié)得夜晚,我希望老師可以布置一項特殊得作業(yè)——看月亮!因為十五得晚上,大家都在急急忙忙地收拾開學要用得東西,哪有閑功夫看月亮呀!再說啦“十五有月亮十六圓”嘛!
祝大家元宵節(jié)開心、快樂!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5)
臘月,也就是十二月,每年的年底,一到臘月,西安人(指以西安為中心的關(guān)中、商洛等區(qū)域)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到了臘月初八,也就是每年的臘八,家家戶戶都煮粥,喝“臘八粥”。到了臘月二十三,又開始烤干糧祭灶神,送灶神。民間傳說灶神辛苦了一年這一天要回娘家直到三十才會回來,也有的說各路神靈要回天宮向玉帝匯報工作。
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西安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多饃和包子,并準備禮饃。禮饃分為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娘家?guī)У摹按箴x”,狀如蝸牛殼,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征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
大年初一講究不出門,不能走親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初十到正月十五,稱為“追節(jié)”,舅舅要帶著燈籠和自家用面蒸的魚到外甥家,給外甥“送燈”。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婦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饃擺出來看。從正月初二開始互串親戚,拜年了。先是女子回娘家,女婿看丈人。到了初十娘家開始回節(jié)。
還有說正月不能用針和線,否則來年要遭鼠災(zāi),還有不能考吃東西,要不然臉上可能長痘痘之類的東西。
此外,西安還有個風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輕的媳婦穿著老太太的服裝,到每一個當年結(jié)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個用面粉做的“娃娃”,然后說一些來年生貴子等等的話。
正月十五,十六夜挑燈籠是小孩的節(jié)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過去人們?nèi)兆痈F,天天盼望過年,過年就能穿新衣服,吃上好吃的,還能掙到額外收入“壓歲錢”??涩F(xiàn)在不一樣啦,人們的生活水平好啦,日常生活就像過大年一樣,不再擔心吃啦穿啦,更多的人把精力主要放在如何豐富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壓歲錢也正在被一些書籍之類的東西所代替。還是小孩子不可缺少的新年禮物。
對于大人來說,現(xiàn)在交通通訊的方便,平時常聯(lián)系,過年打電話拜年也很普遍。也省去了好多過去的繁文縟節(jié),想利用過年這幾天和家人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山山水水。
不管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多發(fā)達,人們還是很注重這一年一度的象征親人團聚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不管身處何方,人們在這一天總匯聚在一起,歡度佳節(jié)。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6)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宮、地宮、人宮),以正月十五為天宮當令,稱上元節(jié),祈望天宮賜福。潮汕各地元宵風俗活動內(nèi)容大都有吊花燈、游花燈、舞獅、猜燈謎、吃湯丸等。其主要內(nèi)容在燈,故又稱燈節(jié)。它有最濃厚的游樂色彩,故稱鬧元宵。
潮汕的元宵節(jié),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隆重節(jié)日。舊俗的游神賽會都集中在元宵前后進行,活動時間長、項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為濃烈。改革開放之后,各地政府倡導在這段時間開展各種健康的迎春文化活動和對內(nèi)對外的聯(lián)誼活動,使這個節(jié)日更具時代色彩和積極意義。
元宵游花燈,歷來盛行。明嘉靖刻本潮劇《荔鏡記》“睇燈”一折,就說“三街六巷好燈棚”。清嘉慶《澄??h志》引舊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廟街張燈、仕女游,放花爆,打秋千,歌聲達旦?!庇终f:“今俗元夜,各祠廟張燈結(jié)彩,競為鰲山,人物臺榭如繪……競賽花燈?!弊钍⒚?當推潮州。清初潮州青龍廟興起之后,每年游安濟圣王一連三夜,花燈鼓樂,滿城如醉。每次在第二個晚上,齊集北門箭道評比,年復(fù)一年,精益求精,使潮州花燈聞名海內(nèi)外。潮州民歌有《百屏花燈歌》,可見潮州賽花燈之盛。
除大型游花燈盛會之外,家家戶戶都掛喜燈。自十三日起,到宗祠神廟去掛燈籠,十五日將燈提回掛于家門,稱為興燈?!盁簟迸c“丁”同音。舊俗都想“人丁興旺”,便于元宵節(jié)在燈(丁)上大做諧音取意的“興燈(丁)”文章?,F(xiàn)在的元宵賞燈,基本上已沒有了這種內(nèi)涵。在城鎮(zhèn)和一些文明建設(shè)搞得好的農(nóng)村,已經(jīng)摒棄舊俗,代之而起的是各式各樣的商業(yè)廣告霓虹燈、機關(guān)團體的裝飾性照明燈、公園和馬路的滿天星和孩子們玩賞性的裝有干電池的各式提燈。各家各戶多有彩燈,也有依傳統(tǒng)掛上裝有電燈泡的紅燈籠的。各市縣也舉辦大型花燈展,火樹銀花,五彩繽紛,舊瓶新酒,其樂融融。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7)
我家住在寶雞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都是非常熱鬧的。
這天,人們都要鬧元宵,整個小鎮(zhèn)一片歡騰,大家興高采烈,氣氛熱鬧極了。
元宵節(jié)的風俗是晚上全家人圍在桌旁吃元宵,因為元宵表示團團圓圓,吃完元宵大家就應(yīng)該“鬧元宵”。
大家都歡天喜地地來到各自所在的院壩,開始放禮花。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禮花,妹妹興致勃勃地點燃一個禮花的引線,頓時,五顏六色的火花迸出來,像一個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繽紛,漂亮極了?!皠e得意,看我的“金鳳凰”!”我說完,立刻點燃了引線?!班薄彪S著一聲刺耳的'響聲,一只只金黃的東西飛快地沖上了天,“嘣”的一聲爆炸了。接著,許多小金點撒滿了天空,發(fā)出“嘣嘣”的爆炸聲,突然,這些到處亂飛的小東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鳳凰。
“有趣!你們在這比賽禮花?加我一個!”原來是爸爸來了,他手里還抱著一個煙火。爸爸慢慢地點燃了煙火,一下子,天空上綴滿了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藍的,黃的……是那樣漂亮,它寄托著我們的快樂在天空中綻開……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jié)的習俗了。元宵節(jié)真熱鬧,真開心。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8)
我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像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都有自己的習俗,今天,我就講一講元宵節(jié)的習俗。
每年的元宵佳節(jié),人們都會鬧花燈,猜燈謎等等。在我的老家卻有種獨特的習俗——杠臺閣。杠臺閣又名杠火鑊,是祖籍閩南的'石塘箬山鎮(zhèn)一帶傳統(tǒng)的漁民慶豐收習俗,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每臺臺閣都有一則歷史故事,由一些六七歲小朋友來扮演。他們穿著漂亮的戲服,坐在漂亮的臺閣上,漁民們杠起臺閣,游街穿巷。用他們獨特的方式鬧元宵,祈求國泰民安,漁業(yè)大豐收。
每年元宵節(jié)我卻是我都會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杠臺閣。我希望,杠臺閣一年比一年精彩,漁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9)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是國內(nèi)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都很熱鬧,大家主如果觀看放煙花。但今年與往年不同,由于今年是龍年,大家是龍的傳人,所以大家看了一場很精彩的戲。
正月十五那天,我去了世紀廣場,那里人山人海,有幾千人,大伙都圍成一個圈看節(jié)目,我和我母親趕到時,節(jié)目已經(jīng)開始了。有玩龍燈的,有玩獅子的,有跳舞的等等。聽說玩獅子的人是從廣州請來的,要花幾萬元才能請來,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玩龍燈。
玩龍燈開始了,這個時候上來了一條巨大的長龍,前面有一個人舉著一個球,而龍就在后面追那個球。當那條長龍走到中央時,向?qū)γ娴挠^眾敬禮,拜年。那條龍又接著在空中飛騰,忽然那條龍仿佛彈簧似的形狀繞了起來,愈加快,愈加快,這個時候觀眾們的尖叫聲和掌聲大起來了,接著那條龍慢慢的盤成了一圈一圈的,像一個大餅,接著又散開了,最后向大伙敬個禮就登場了。
看完節(jié)目,親戚們都到我家去吃午飯,桌子上擺著一碟碟美味佳肴,大家坐到了桌子上?!按蠡锍园??!备赣H說完,我對著一大桌被人垂涎三尺的佳肴,立刻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因為盆子里的.冬菇實在太滑,我夾了很長時間才夾到,可是不小心把冬菇汁賤到了父親的臉上,把父親搞成大花臉,大家全都哈哈的笑,母親卻捂住嘴偷笑。父親一看,立刻裝出可憐相,大家笑得更厲害了,父親拿出紙把臉上的冬菇汁擦干凈了?!斑祝绾斡幸还山菇沟奈兜滥??”父親說道?!疤炷?,我的湯圓?!庇谑?,母親像火箭似的沖進了廚房。
過了一會兒,母親端了一盆黑黑的東西出來了。父親一看,笑著說:“你好棒呀。”黑湯圓你也做得出來?!肮!边@笑聲奏出我家和諧樂曲。
今年的元宵節(jié)大家全家人在廣場看了精彩的表演,還在一塊吃了湯圓,一家人團團圓圓,其樂融融,真好!這快樂幸福的元宵真被人難忘呀!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10)
元宵節(jié)與春節(jié)相接,白晝?yōu)槭?,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jié)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內(nèi)容,只是節(jié)期縮短為四到五天。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只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chǎn)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jié)彩、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p>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11)
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有耍龍燈,鬧花燈的習俗,而耍龍燈這一活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人間風調(diào)雨順,王母娘娘趁著天氣好,就開了一個盛大的宴會。但是,玉帝很愛喝酒,而且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這不,這一天他又喝醉了。宴會結(jié)束后,他又忙著寫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寫錯了。這下人間可大亂了。有的地方洪水暴發(fā),有的天地干旱...有條青龍知道了,悄悄地飛上天,偷偷改了雨簿.這時,玉帝也察覺到雨簿寫錯了,所以,他打開了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了!他馬上派人查找是誰該了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龍改的。他很生氣,所以,他馬上派丞相到凡間去追殺青龍。
丞相來到凡間用盡了各種辦法最后處死了青龍。死后的青龍化作一只神鳥,天天在靈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內(nèi)疚,明明是自己寫錯了雨簿,還要處死給自己改錯的青龍,所以,玉帝讓百姓們隆重紀念為民造福的青龍。
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老百姓就會用竹子扎成龍燈,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扛著龍燈游街串巷,以表示對青龍的感激和懷念。這個風俗一直傳到了現(xiàn)在。
初二元宵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篇12)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qū)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 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xiāng)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jié)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國的情人節(jié)
元宵節(jié)也是一個浪漫的節(jié)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tǒng)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tǒng)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jié)卻可以結(jié)伴出來游玩,元宵節(jié)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jié)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在臺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tǒng)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里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xiàn)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歐陽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tǒng)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jié)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鐘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jié)也是中國的“情人節(jié)”。
走百病
元宵節(jié)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qū)病除災(zāi)。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jīng)失傳的民間活動,這里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yǎng)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