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端午節(jié)七百字
端午節(jié)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更是懷念屈原投江的日子。你想好怎么過端午節(jié)了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碜魑亩宋绻?jié)七百字,希望大家喜歡!
作文端午節(jié)七百字1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xiāng)廣州也有在端午節(jié)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村里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guān)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內(nèi)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里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tǒng)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jié)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作文端午節(jié)七百字2
愛國詩人屈原提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由于當時社會的他的策略不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攻擊排擠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漢北。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紅塵,跳進了汨羅河以死捍衛(wèi)正義。當?shù)氐臐O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河喂魚以保全屈原的尸首。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們?nèi)胰硕挤浅>磁迩娜似泛筒胖?。因此,我們家每年都很重視端午?jié),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粽子分兩種形狀:一種是牛頭粽,一種是尖尾粽。媽媽是我們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印寢尦Uf:“用蘆葦?shù)娜~包的粽子最香?!彼裕磕甓宋绻?jié)媽媽都用蘆葦葉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子放在溫水里泡一泡,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完后伴在一起。等蘆葦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粒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間再夾幾片棗肉,包好后再將草繩捆綁好大功告成了。媽媽包的粽子又大又結(jié)實,像一個個包袱,又像一個個秤砣。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三十分鐘后,再泡在湯水里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香味撲鼻,讓我直流口水,有時一口氣竟能吃上好幾個然后腆著大肚子那憨態(tài)惹人笑。
過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握著船槳動作協(xié)調(diào)、齊心協(xié)力地奮力向前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鼓,“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 ,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起彼落,使水手們更加鼓足了干勁,勇往直前……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非常壯觀。
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而且傳承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作文端午節(jié)七百字3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早晨我們?nèi)ダ牙鸭疫^端午節(jié),我迅速刷牙洗臉,穿上我的新衣服,出發(fā)了。
到了姥姥家,我首先問了一下姥姥,和姥爺,剩下的就是二姨,和二姨夫了。姥姥和姥爺熱情迎接我們,二姨幫我們放東西。
姥姥說:還提什么東西,怪費錢的。
媽媽說:不,媽。你說我也不常來,提點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啊。
不說了,趕快做飯,包棕子別讓我外孫子餓著了。
我 打開電腦 興致勃勃地打開賽龍舟活動的現(xiàn)場直播,電腦視屏里,小河兩岸早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了。老人們從家里搬出靠椅,端坐著靜靜地等待。姑娘們?nèi)缤瑓⒓右淮问鱾€穿著利落的新裝,唧唧喳喳地探討著這次比賽誰會是贏家。青年小伙雖然沒有能親身參加賽龍舟,卻也是熱情不減,臉上充滿了歡喜。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群中鉆來鉆去,有一些調(diào)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邊的高樹上,占據(jù)著好位置,居高臨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著四只最美麗的龍舟,船只狹而長,船舷上描繪著朱紅的線條。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于開始了。青年滑手們意氣風發(fā),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huán)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攝像機把直播放大了點,我清楚地看到青年橈手們奮勇?lián)]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著動作一起一伏,額上布滿汗珠污漬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縱身一躍,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賽到緊張?zhí)?,更是精彩異常,兩只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分出勝負,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 龍舟直播結(jié)束了,我卻仍坐在椅子上回想比賽盛況。
我想,龍舟活動不就是要考驗人與人之間團結(jié)互助的合作精神嗎?如果把它用在學習上,那才最好。我們真要學習這種賽龍舟的精神,讓我們在學習上有一個新的突破。
作文端午節(jié)七百字4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jié)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jié)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jié)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jié)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jié)、端陽、重五節(jié)、夏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詩人節(jié)等。端午節(jié)的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jù)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wǎng)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lián)合國申報端午節(jié)為他們國家的遺產(chǎn),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jié)日有關(guān)吧!我想,頤怯ω瞇卸起來,為;暄鏤頤侵泄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盡自己的一份π桑?
看了《我們的節(jié)日》,那一個個傳統(tǒng)、有趣的節(jié)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作文端午節(jié)七百字5
5月30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是人民大眾歡慶的民間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假日里,每家每戶都要裹粽子,吃咸鴨蛋。說起這個節(jié)日,還有一定的寓意呢!”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原起于<<史記>> 里記載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忠真愛國,以身明志的愛國故事,老百姓為了懷念他變做出了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棕子”。更有孝女曹娥尋父和紀念伍子胥一說,這些故事源遠流長。而且隨著歷史發(fā)展至今,端午節(jié)不僅僅只有吃棕子,吃咸鴨蛋和飲雄黃酒一說,還有老百姓們劃龍舟,做香囊,插菖蒲保平安的美好寓意,祝愿我們的生活快樂和美,平安幸福!
端午這天,我和媽媽購買了些禮品,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太公,太婆家。因為太公家正巧來了客人,我們便一起過來聚會。勤勞的太婆還準備了制作粽子的材料,有糯米,肉餡,粽子葉和繩子。。。。。。正好,我也可以一起來參加制做啦!太婆教我要按照一定的樣子把粽子葉卷好,中間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裝入糯米,然后在一半的時候放入腌制過的肉餡,再蓋上一半的糯米,接著把外殼的葉子裹緊,最后用彩繩把它扎實,雖
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粽子,但是每個步驟要需要細致,用心,到位,不然在蒸熟的過程中,里面的糯米就會散出來,樣子也就不好看了。做著,想著,這雖然只是一只小小的粽子,寓意真的很深刻喲! 就好比我們的學習,先需要具備一個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平時要有細心,認識錯誤的決心,更要有一個努力創(chuàng)新的勁頭。同時,我也覺得教我們做粽的人就好比我們的老師,是那么地和藹可親,細心責任,一次又一次地教導我們?nèi)绾螌W習,改錯出新。一遍又一遍地教育我們?yōu)槿颂幨碌牡览?,把握正確的方向。更是不厭其煩地訓導著我們:任何事都需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去完成,堅持不懈,直到終點!想到這里,我更加堅定了我以后對學習的態(tài)度,信心倍增。同時,我也覺得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端午節(jié),恰恰是一個鼓動人心,奮發(fā)向上的節(jié)日,美好祝愿日,美好端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