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500字
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5篇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七夕或女兒節(jié),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俗信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1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shù)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于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jié)日。大部份的省都有慶祝七夕的七巧節(jié),唯大都當作一般慶典慶祝。閩,廣省則相當?shù)闹匾?,尤其是廣東省,大伙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
談到七巧節(jié),不得不提華人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征。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 ,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恒不渝 。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jié)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 ,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
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里,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瓶慈肓松瘢@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迸@汕那牡匮刂鴺鋸?,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云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要后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脈脈含羞的點點了頭。
牛郎織女喜結(jié)良緣后,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后,織女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 ,捉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xiàn)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
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xùn)|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shù)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于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2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泵慨斘易x起這首古詩,就會想起一個美麗的傳說。
從前有一個男孩名叫牛郎,他以放牛為生。有一天他騎著一頭神牛路過一片森林,牛郎聽到一陣嬉水聲,突然他的神牛說:“那里是一群仙女,你悄悄地走過去,拿起那一件最小的衣服就能娶她為妻。”后來牛郎躡手躡腳地把衣服拿走了。過了一會兒仙女們出來找衣服,只有織女找不到,其他仙女都紛紛飛走了。織女走來走去還是找不到。牛郎就出來把衣服還給織女??椗娕@芍液窭蠈?,就與他結(jié)為夫妻。
從此,他們男耕女織,過上幸福的生活。又過了幾年,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和女兒??墒呛镁安婚L,這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大發(fā)雷霆,決定叫天兵天將來把織女帶回天庭,并罰她在銀河的東邊日夜織錦。
牛郎和他的孩子很傷心,只好去求王母。于是老牛使出渾身解數(shù)把他們送上天。牛郎求了王母一個月,鐵石心腸的王母還是不答應(yīng)。這事被天上的眾神知道,也向王母求情。最后王母終于答應(yīng)了。允許他們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七日相聚??墒桥@墒欠踩耍喜涣寺你y河。侍女喜鵲想到辦法,她就叫伙伴們搭成雀橋,他們終于相聚了。 王母娘娘便來巡視了,這正順應(yīng)了牛郎他們的計劃。牛郎、織女趕緊裝作十分疼痛,躺在地上吐白沫,王母娘娘剛喝了價值1000兩白銀的由太上老君釀造的月光牌葡萄美酒,有點頭暈,分辨不好,便信以為真,她正要去用手摸牛郎織女時,喜鵲王后便啄走了王母娘娘的玉簪,把它弄碎了頓時,那條用玉簪的法力畫出的天河消逝了,牛郎和織女忽然已經(jīng)到了人間。王母娘娘頓時大醒,立刻派四大天王帶領(lǐng)100萬天兵天將去捉拿牛郎織女,可他們怎么也接近不了牛郎織女,因為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保護他們――那就是老牛的靈魂和許多喜鵲化成的一個金鐘罩。這回那些天兵天將們只得回去。王母娘娘大發(fā)雷霆,氣死了。
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打擾牛郎織女了,他們在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你抬頭望月,或許能看到他們相聚的美麗場面。
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3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七夕!多少文人墨客樂此不彼,歌頌著千年不變的神奇!那一些美好鐫刻在心底,想,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吧:那就是你若安好,我便永恒!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風景都隨著歲月一起匆匆遠去,偶爾想起,那只不過是一段經(jīng)歷,刻骨銘心又怎樣?生死離別亦不過是一段插曲,總不能讓那些心碎陪著一起過,也總不能讓憂傷一直打磨!平凡的平平淡淡的日子還得過,為了家,為了生活!
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去想那個曾經(jīng)的頑皮身影,那張娃娃臉深刻于心!曾經(jīng)的溫馨如曇花一現(xiàn),再想不是一種奢侈的妄想,就是神經(jīng)質(zhì)的癲狂!不過,曾經(jīng)因為分離,思念如一根繩索,牽引著走向果實的深處,深入到果實的內(nèi)核!如遠行的人在你落寞的背面走過!想念在月光下,啜飲輕吟!
每一次聽到《一剪梅》心底深處就會浮現(xiàn)出那個幸福的場景,那一刻紅紅的畫面鐫刻成一個美好的定格!那張英俊帥氣的臉早已經(jīng)模糊不清,你去了天堂,你在那里可曾記起過我的曾經(jīng)?幾千個日夜我總是默默為你祈禱,來生不要再有病痛!曾經(jīng)你無奈離去,天人永隔,七夕牛郎織女還有相見的日子,如今你我再見已屬樓頭望月,夢里弄影!
或者,我愛上了自己的想念。那些可以在笑聲中融化的笑聲,那些可以跌倒可以受傷可以無所顧忌的愛情,人到中年之后都可以成為風景。
這樣的夏日,總是很火熱,但是這個夏季是特殊的火熱,陽光火辣辣的沒有了一點溫存,這個夏季我愛上了伊麗莎白的味道,那香香的甜,沁人心脾!盈袖!
沾襟!
也許不該在這樣的日子去回憶,去想曾經(jīng),但是卻是真實的心理路程,偶爾記起,祭奠一下失去的曾經(jīng)!即使想念田園,也不能像陶潛一樣采菊東籬!只為歲月曾經(jīng)那樣芬芳!
七夕了,告誡有情人,如果愛,不要離開,只要相惜,如果愛,不要追問,請深愛!牽手走一生!
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4
小村的七月豐韻而溫情,以她自己的方式,生發(fā)著古樸的愛情……
七月的小村也煩悶難耐,白日太陽熱情的有些過分,把男人的脊背撫摸成了古銅色,瞅得女人們都躲進了陰涼里。下山時還不忘使了個犀牛望月,把最后幾支金箭射在了大東山的山尖上,使得山石頓時金光四濺。但夜晚的月光卻像西山涯下的泉水般清涼,把暑氣一掃而空。人們便紛紛走出家門,女人們坐在大門口的大青石上,男人們則一屁股就坐在青石砌成的井沿上,孩子們爬上青石磨,也不怕燙著了屁股。
這樣的夜晚,四奶絕對是個偶像級人物,有著一大堆鐵桿粉絲。有人主動給拿個小板凳,準時準點地放在青石磨旁。女孩子們或坐或立于她的前面,男孩子則爭搶著坐在她身后的大石磨上。一會兒四奶就會嘴叨著二尺來長的煙袋走出家門,在小板凳上坐穩(wěn),噴云吐霧一番,于是空氣里便有煙霧蒸騰彌漫。離得近的小孩便被嗆得咳了起來:“四老太快別抽了,快講吧!”“兔崽子,嫌嗆了不是,給你薰薰蚊子,著啥急嘛?!庇谑潜懵l斯里地講起瞎話兒來了,于是那根長長的煙袋上便長滿了耳朵和眼睛,于是便有螢火蟲顛著發(fā)亮的屁股趕來湊熱鬧…… 四奶最經(jīng)典的瞎話兒就是女郎織女的故事了?!皬那把接幸患易痈鐐z兒,爹媽老早就死了,家里有一頭老?!敝v著講著,四奶的目光就有些迷離了,孩子們就不由地抬起小腦袋來,目光沿著煙霧飄升的方向望向夜空中那星光燦爛的天河…… 小村的北面是北嶺,北嶺的那邊叫沙溝,沙溝就是四奶的娘家。村里的人講,四奶有個哥哥中過滿清的榜眼,遠近聞名。
可是四奶卻斗大的字不識半升,那時候講的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嘛??僧吘故浅錾頃汩T第,聽聞自然比小村的人多得多了。當年四爺在七月七那天用小毛驢把她從沙溝馭過北嶺、來到小村時,也便把她那一肚子的聽聞馭到了小村,她也就從那時起才有了個不能稱其為名字的名字了——張李氏…… “老大奸,老二傻。那老二呢,叫牛郎,他哥成天地讓他去放?!?爺爺?shù)母改杆赖迷纾诶细缢膫€中,排行老三的爺爺是小村里唯一的明事理的讀過書的人,所以父母臨終拉著他的手,用目光把四弟托付給了他。爺爺從那時起便充當了父親和兄長的雙重角色,平日里的責任使他多了一些父親的威嚴,少了一些哥哥的疼愛。雖然撫養(yǎng)過、經(jīng)手給兄弟討過媳婦,但是哥倆在生活中漸漸有了老大奸、老二傻的意味了…… “哥倆生活久了,老大嫌牛郎整天吃閑飯,就想把他分出去…… 四爺討來了媳婦,爺爺就張羅著分家,把原先設(shè)計好的四合院一分為二,各開一個大門。不同的是兩家的大門:我家的大門是用上好的椿木打造的,用瀝青油過,上面有兩道巴掌寬的鐵條攔腰,還有八顆雞蛋大的門釘,一對口銜鐵環(huán)的鐵獅子頭——高大氣派,牢固實用,在整個小村是獨一無二的;四奶家的大門卻是用荊條編成的,上面有一個鐵鈴鐺,開關(guān)時能發(fā)出清脆的聲響——矮小簡樸,寒酸易壞,是小村里最卑微的。每天天不亮,先是四奶家的鐵鈴清脆的聲音響過,然后才是我家大門沉重黯啞的吱啞聲…… “哥哥漲著膽子問牛郎,咱家很窮,分家了你先挑,你想要什么呀?牛郎說我就要老牛……
門前老榆樹的葉子長了又落,落了又長。四奶就在荊條大門內(nèi)先后生了四兒兩女,七張嘴吃四爺一個人。四爺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四奶喂豬打狗,兩人緊緊地捂著漏底的日子…… “后來牛郎討了天上的織女做媳婦,就是織早晚的天上彩霞的那個,但日子過得很窮,不過小倆口子過得挺樂呵。牛郎白天下地干活,織女就在家紡線織布,后來還有了一個閨女一個兒子……
老榆樹更老了,老到抽不出新的枝條了,可天上的天河依舊星光燦爛。日子過得就像白開水一樣平淡,可老榆樹旁的小榆樹卻已長得高大茂盛了。六張嘴都喂大了,四爺四奶終于可以直起腰喘氣了,可四爺?shù)纳ぱ郾灰迷絹碓郊毩?。就在那一年的七月七日,他得了喉癌,什么也吃不下,就活活的餓死在飯碗旁。 “可天上王母娘娘可不能讓他們過這樣快活的日子,非得讓織女回到天上去,不然就把牛郎給殺了……
四奶眼睜睜地看著皮包骨一樣的四爺,欲哭無淚。是的,幾十年來陪著四爺灑完了汗,流盡了淚,現(xiàn)在只有心在靜靜地淌著血。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開始,四奶再也沒有講過牛郎織女的故事。
描寫七夕節(jié)的作文5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段骶╇s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xí)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薄遁浀刂尽氛f:“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蔽宕跞试!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jié)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shù)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shè)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痹兆趦x《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p>
喜蛛應(yīng)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yīng)?!?/p>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xí)蚤_;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nèi),次日看之,若網(wǎng)圓正謂之得巧?!彼沃苊堋肚練q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nèi),以候結(jié)網(wǎng)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jié)網(wǎng)疏密以為得巧多寡?!庇纱丝梢姡瑲v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wǎng)之有無、唐視網(wǎng)之稀密,宋視網(wǎng)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jié)俗。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薄吨彪`志書》也說,良鄉(xiāng)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蛏⑷缁ǎ瑒尤缭?,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p>
種生求子
舊時習(xí)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qū)⒕G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jié)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nèi),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樂的大小、姿態(tài)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shù)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