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芒種的作文范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碛嘘P芒種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芒種的作文1
五月的心思,在六月成熟。一些繁忙,拉開了帷幕。
麥子收起最后的鋒芒,以一顆谷粒的播種,憧憬著未來。
花,攏了誰的故事,落英成青澀?一枚一枚日子,掛滿如果。
枝蔓縱橫的夏月,開啟了航程。尋夢未來,已不是傳說。
聽,一朵拔節(jié)的心音,用螳螂的大刀,凌空揮舞。
收割,乃至收獲,都將在匆匆的腳步聲中淹沒。
不必驚惶,這只是一場爭分奪秒的賽事,搶占高地,亦把屋時機。
讓每一粒期盼都飽滿成糧倉里的豐裕,日子喜了,一縱千域。
煮一鍋青梅,消除歲月的疲憊。一杯酒的豪情,天下皆是英雄。
泥,有泥的憨厚;苗,有苗的綠油。插進田的稻秧,一個勁地蔥蘢。
南方,飛抵了北方,一縷雁的高歌,一曲夢的娉婷。
綠一卷詩書,綠滿園祝福,綠一路行走的平仄,字字灑脫。
有關芒種的作文2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六月初旬這會兒,正值芒種時節(jié),在農(nóng)村正是大家最忙碌的時侯。
公雞喔喔的叫,整個農(nóng)村就開始忙碌起來。起床、刷牙、吃飯……那是個夏天的早晨,陽光明媚。我向門口一探頭,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綠色……盡收眼底。在前往學校的路上,原本興高采烈的我,卻因看到了一幅被“陽光”凝聚的畫面,有著復雜的心情:一個個農(nóng)民伯伯,光著腳,踩進那烏黑的沼澤地,手上拿著翠綠的秧苗,邁著一步又一步,播撒著希望。一切都在汗流浹背中進行。這樣的行動不知持續(xù)了多少天……
在六月中旬的某個傍晚,西邊的太陽逐漸落山,吃過晚飯的夏日涼爽而又舒暢。整個村子都涼下來、靜下來。我獨自走在田間小路上散步,這是多么愜意的解壓方式啊!我向四周望了望,波濤翻涌的青色之海,是土地上最美的詩篇,遠處的村子都隱在綠色的霧中,內(nèi)心只有單純的青春的快樂。
那幾天幾乎每天上學的時候我都在觀察著,曾默默地注視著,他們是多么的神圣,那一次次端上飯桌的糧食,越來越感覺很珍貴,芒種真的是很“忙”的季節(jié)呀!而在這一次一次的忙碌中,有這么一種“忙種”的人們。越來越體會到芒種之忙,帶成難以領悟到自然界中的芒種那特有的美。
芒種后綠色的田野有著生命最初的蓬勃。一切像流水一樣自然,在雨中成長,在陽光下成熟,正像那首歌“種一萬朵蓮花,在眾生中發(fā)芽,等待紅塵一萬種解答?!弊屛覀冹o候秧苗的成長……
有關芒種的作文3
“小滿趕天,芒種趕刻。”這句農(nóng)諺說的就一個字,那就“忙”?!靶M小滿,麥粒漸滿?!毙M時節(jié)是收獲的前兆,也是天氣開啟炎熱模式的標志。等到了芒種時節(jié),天氣已經(jīng)炎熱,小麥與早稻都已可以收割,待收割完之后,有一批新的作物又的趕時間種下去。
六月六日芒種,這是一個表征物候和農(nóng)事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接地氣”的節(jié)氣。
“五月節(jié),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種之曰稼,斂之曰穡,而芒種,是既“稼”又“穡”的時節(jié),所以芒種之農(nóng)事,體現(xiàn)著一個“忙”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趕天,芒種趕刻。
芒種,正是麥子黃熟時節(jié),“麥到芒種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鐮鉤,騎著霜降收芋頭”。
麥收有五忙:一割、二拉、三打、四曬、五藏。一方面是夏收,一方面是夏種,“杏子黃,麥上場,栽秧割麥兩頭忙”。所以夏收和秋收的節(jié)奏有著顯著的差異:“麥收要緊、秋收要穩(wěn)”,“麥松一場空,秋穩(wěn)籽粒豐”。
麥子“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黃熟收、干熟丟”;“麥子夾生割,谷子要熟妥”。
芒種時節(jié),“收”與“種”快節(jié)奏地轉換,芒種田無隙、人無閑,所以“收麥種豆不讓晌”、“芒種掌燈夜插秧”、“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于是人們忙到“麥收無大小、一人一鐮刀”、“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的程度。
有關芒種的作文4
《少年音樂美術故事》是豐子愷先生創(chuàng)作的藝術啟蒙連環(huán)故事,它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對聰明又可愛的姐弟接受音樂和美術啟蒙教育的情形。正好我也在學琴和素描,讀了這本書,我深受啟發(fā),其中有一篇《芒種的歌》,給了我更多的激勵。
文中講到,“我”在姨丈的引領下,感受到小提琴的魅力,也學起了小提琴,可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拉出的琴音并沒有那么好聽,非常氣餒。后來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才明白了“音樂并不完全是享樂的東西,并非時時伴著興味。未學成以前的時期……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
我也有過類似的事,比如說:剛學素描時,老師總是讓我畫橫線、豎線、斜線,看著旁邊大哥哥大姐姐畫的畫,我心里想:什么時候才能畫出他們畫的奇妙圖形啊!就這樣,我畫了個把月的橫線、豎線、斜線,枯燥死了,畫得人也沒精打采。這時老師告訴我,那些哥哥姐姐們也是經(jīng)過刻苦的基礎訓練,才有這么棒。并且強調(diào),每個階段都需要刻苦訓練。《芒種的歌》中,不正是說明了先苦后甜,先耕耘后收獲的道理嗎?
我又想到學琴時,每天晚上都要練那些單調(diào)的音階和練習曲。不過回課時,老師總說我彈得好,我心里非常高興。我知道,這都是“努力和忍耐”的成績。
不僅學習藝術是這樣,學習文化知識也是這樣,甚至一切學習的過程都是吃苦的過程,只有能吃苦,才能享受收獲的快樂。
就拿我學習英語來說吧,我在課上對答如流,常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想起平時聽磁帶、多讀書的苦,也不覺得苦了,只覺得更加快樂,我也更加喜歡學英語了。想必這就是付出之后的“享樂”吧。
是啊,正如《芒種的歌》中所說的那樣,“人生的事,苦樂必定相伴,而且成正比例,吃苦越多,享樂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樂。”我們只要肯吃苦,有什么功課學不好呢?
有關芒種的作文5
安安的爺爺今年93歲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安安有時與爺爺談話,總要喊好幾遍,爺爺才能聽清楚。安安的奶奶今年82歲了,身體十分健康,能上山砍柴,也能下地種田。安安的爸爸媽媽從安安5歲起就沒有來看過安安了,每次安安問為什么,爸爸媽媽總說他們太忙了,沒時間。他們具體忙什么,安安也不知道。
今天,安安被門口的大黃狗吵醒了。洗漱好后,安安站在門口,看見奶奶正在院子里劈柴。奶奶一邊劈柴一邊對安安說:“廚房里有早飯。”“哦?!卑舶惨贿吇卮鹨贿叧瘡N房走去。吃好早飯,奶奶對安安說:“安安,今天是芒種,要不要和奶奶一起去地?”“好!”
安安答應了。出門前,奶奶給安安戴上了草帽。走了一公里,安安和奶奶來到了麥地,奶奶負責割麥,安安負責把麥子裝進袋子里。安安累了就坐在麥地里,看著天上的白云自由自在的飄著。這時,天空中飛來了一只黃蝴蝶,安安就追著黃蝴蝶跑。跑累了,安安聽見奶奶在遠處叫:“安安,回家吃飯了!”聽完這話,安安立馬跑回了麥地,和奶奶手牽著手,回家了。今天中午,奶奶燒了安安最愛吃的糖醋排骨。下午,安安又和奶奶一起去麥地割麥。晚上,奶奶接了一個電話,就催促安安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安安又被門口的大黃狗吵醒了,洗漱好后,安安又站在門口,只見從遠處駛來一輛汽車,停在安安家門口。從車上下一對夫婦,安安認得他們,他們是安安的爸爸媽媽,可爸爸媽媽怎么來了呢?原來,他們是來接安安去城里念小學的,安安依依不舍地向爺爺奶奶告別了。
轉眼 20年過去了,安安已是一位作家了,而爺爺奶奶卻永遠離開了安安,可安安是多么懷念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啊!于是,安安寫了一本書,叫《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