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高考甲卷物理真題試卷
高考甲卷物理真題試卷及答案
高考物理知識點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xù)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煽醋魇撬椒较虻膭蛩僦本€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xiàn)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qū)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于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于宏觀物體,不適用于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于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或者是勻速轉動。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fā)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高考物理復習攻略
1、在刷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題不在多,在精。
練習題不用過多,認認真真把一本習題做精即可,其他的可以作為主食之外的零食,挑選部分習題來做,我所說的把題目做精,是要做到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樣你才可以站在出題人的角度看到這個題目考察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如何銜接起來的,之后遇到此類題目才會知道如何下手,從哪里切入更為簡便,這才是真正的做題之道。
2、注重錯題的積累。
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以考慮自己做一個單獨的物理錯題本或者是做一個整套的理綜錯題本也是可以的,物理這門學科多刷題真的很重要,熟能生巧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不要光想著把公式背熟就行了,關鍵是要多運用你所學的這些東西去解題,在實戰(zhàn)中積累解題的思路和技巧,這個我相信大家都懂。
3、歸納總結
物理的第一輪復習最重要的當然是把高中所學的所有知識點扎扎實實的跟老師過一遍啦,我們要從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到運動學、力學、動量、能量、電磁學公式,再到一些常見的公式的推導,以及一些做題時常用的思路技巧等都可以在第一輪復習中慢慢總結歸納
4、選擇正確的方法
我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一、二階段被我們忽略的公式、定理的適用條件,因為到后面你會發(fā)現(xiàn),同樣運用兩種方法都可以解決問題,但這時候往往你們自己也搞不清楚什么時候用什么公式,比如一道題目動學公式和動量能量觀點都可以解決的問題,采取合適的方法會事半功倍,另一種方法可能演草紙用了一頁也沒算出結果,這個時候選擇最合適的階梯方法就至關重要
5、 要注意基本公式的延展性。
很多是可以直接通過推導記憶的,這時候我們最好可以記下來,比如萬有引力這一章節(jié),基本公式就是一個萬有引力定律,但結合運動學公式卻可推導出直接計算天體質量,密度等的二級公式,這些二級公式雖然在考試時可以自己臨時推,但是我們花一點時間記下來用處更大,可以極大節(jié)省做題時間。
高考物理最新萬能答題模板
2023高考物理答題時要注意規(guī)范性,尤其是計算題的步驟及單位書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3高考物理萬能模板:
選擇題
1、注意看清高考物理題目,比如選擇的是錯誤的、可能的、不正確的、或者一定的,這些關鍵字眼一定要仔細看清楚,以免丟了冤枉分。越是簡單的題目,越要仔細看,選擇你認為是100%的答案,不敢肯定的答案寧可不選也不要選錯。
2、排除法:當你不知道高考物理題型正確的方法時,你可以排除掉一些100%錯誤的問題,再進行選擇,這樣至少成功率在50%以上。
3、特殊值法:將某個數值代進去,如果成立的話,則答案正確,這種方法不但節(jié)省了繁雜的計算過程,而且爭取到了更多的考試時間。
計算題
1、高考物理計算題如果連基本公式都忘記了,那就悲劇了,所以不管是基本公式還是變換而來的公式,都應該牢記在心,節(jié)省換算時間。
2、描述性的文字要寫好,公式的字母要工整,代入數據等要清晰,演算過程要明朗,結果要精確,作圖的時候勿潦草。
3、審高考物理題中,要全面細致,特別重視題中的`關鍵詞和數據,如靜止、勻速、恰好達到最大速度、勻加速、初速為零,一定、可能、剛好等,全面分析好情況,可以先在草稿上演算。
4、高考物理計算題少不了數學工具的應用,不管是解方程還是極限法,都應該一步步認真計算,以免數值錯了,導致第二步的結果也錯了(一般題目第二步都會用到前面的計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