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
列寧從小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經(jīng)常弄壞家里東西,在列寧8歲那年,母親帶著他去姑媽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列寧不小心將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當然這個過程是誰都沒有看見的,之后拿姑媽詢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其他的孩子都否認,而當時的列寧雖然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但是因為在生人家里也比較害怕,所以他害怕說出實話后遭到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一同否認。
但是熟悉列寧性格的媽媽,從列寧的表情中看出來這個花瓶是列寧打碎的。之后列寧在媽媽的引導下,知道說謊話是不對的;后來列寧便給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并希望姑媽能原諒他。而姑媽收到信之后不僅原諒了列寧還稱贊列寧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這對于當時只有8歲的列寧來說其實是一個引導,以至于后來的列寧還說做誠實的人真好,這樣可以不用受良心的譴責。列寧小時候的故事還包括灰雀、蜜蜂引路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告訴大家做人要誠實、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害怕困難,而且要不斷地去實踐,實踐出真知,在每做完一件事之后要經(jīng)常的去反思一下自己,這就是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篇2)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莫扎特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tài),對藝術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莫扎特曾經(jīng)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莫扎特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xié)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莫扎特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篇3)
司馬遷幼年是在韓城龍門度過的。龍門在黃河邊上,山岳起伏,河流奔騰,風景十分壯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滋養(yǎng)了幼年的司馬遷。他常常幫助家里耕種莊稼,放牧牛羊,從小就積累了一定的農(nóng)牧知識,養(yǎng)成了勤勞艱苦的習慣。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司馬遷10歲就閱讀古代的史書。他一邊讀一邊做摘記,不懂的地方就請教父親。由于他格外的勤奮和絕頂?shù)穆敺f,有影響的史書都讀過了,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歷史在頭腦中有了大致輪廓。后來,他又拜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人為師。他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從小立志做一名歷史學家。
一天,快吃晚飯了,父親把司馬遷叫到跟前,指著一本書說:“孩子,近幾個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我也公務纏身,抽不出空來教你?,F(xiàn)在趁飯還不熟,我教你讀書吧?!彼抉R遷看了看那本書,又感激地望了望父親,說:“爸爸,這本書我讀過了,請你檢查一下,看我讀得對不對?”
說完把書從頭至尾背誦了一遍。
聽完司馬遷的背誦,父親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無師自通,也不相信傳說中的神人點化??墒?,司馬遷是怎么會背誦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趕著羊群在前面走,父親在后邊偷偷地跟著。羊群翻過村東的小山,過了山下的溪水,來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豐美,綠油油的惹人喜愛。司馬遷把羊群趕到草地中央,等羊開始吃草后,他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讀,那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地在草地上縈繞回蕩。看著這一切,父親
全明白了。他高興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從20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游歷,考察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他日后編寫史書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機會隨從皇帝在全國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了解到統(tǒng)治集團的許多內(nèi)幕。他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書籍,收集了各種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寫《史記》的時
候,為李陵說情觸犯了漢武帝,被關入監(jiān)獄,判處了重刑。
司馬遷出獄后繼續(xù)寫作,經(jīng)過前后10年艱苦的努力,終于寫成了《史記》。這部巨著,對后世史學與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篇4)
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jīng)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游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里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為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jīng)進入文明時代,而這里的人還這么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shù)氐哪袐耄阉麕Щ赜?,他要用現(xiàn)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tǒng)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后,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xiāng)人吃人的原始現(xiàn)狀。16年之后,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jīng)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墒牵麉s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shù)厝烁嬖V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么好的.人,為什么吃了?”“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做,留下有什么用?”
對于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為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tǒng)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guī)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nèi)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xiàn)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篇5)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圣"。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fā)現(xiàn)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xiàn)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fā)現(xiàn)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F(xiàn)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篇6)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里,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法讀書,裁縫店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xù)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苦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農(nóng)的燈油都快用溝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打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在背著行李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也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的人世間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他最終成為蘇聯(lián)大文豪。
名人小時候的經(jīng)典故事(篇7)
唐代詩人白居易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自幼好學,是個很有天分的孩子。他5歲開始作詩,日日勤學苦練,十幾歲便在家鄉(xiāng)小有名氣。
16歲時,白居易長途跋涉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顧況是當時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許多學子都會帶自己的詩作去向他求教。白居易也聽說過顧況的大名,于是,一到長安,他便拿著自己的詩卷前去拜謁,希望顧況能指點一二。
門人將白居易領入府中。顧況見來人是個乳臭未干的年輕人,心里頗有些輕慢。當他看到詩卷上署名“白居易”時,更覺得可笑,便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啊!你還是快回鄉(xiāng)下去吧!”
聽了這略有嘲弄之意的話,白居易并不辯解。
接著,顧況打開詩卷,映入眼簾的是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讀到這里,顧況不禁站起來,高聲贊嘆道:“好詩!”他一改剛才輕慢的態(tài)度,鄭重地對白居易說,“你能寫出這么好的詩,別說長安,就算整個天下,‘居’又何難!”
從此,白居易名動京師,他那首得到顧況稱贊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更是被千古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