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吃什么餡的餃子好
1、黃瓜餡餃子
黃瓜是夏季經(jīng)常食用的瓜蔬之一,若吃膩了炒黃瓜或涼拌,不妨嘗試一下新鮮的吃法:黃瓜餡餃子。不但清涼爽口,還能防暑、降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做餡時,要將黃瓜擦成細絲,再略微切一下,擠出水,擠出的水不要扔掉,留在盆中備用。將兩個雞蛋加適量的鹽打散在油鍋中炒,一邊炒一邊搗碎,越碎越好,炒好后放涼。愛吃豐富餡料的還可以放一點豆腐。然后將放涼的雞蛋、豆腐與黃瓜絲加入雞精、蔥姜末等,一起攪拌均勻待用。和面時把黃瓜水放進去,不但面會更加筋道,而且口味也更好。
2、馬齒莧餡餃子
馬齒莧又叫長壽菜,可消炎、清涼、解毒,有預防痢疾的作用,并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癥有療效。將馬齒莧剁餡之后包餃子,做出來的餃子別具風味,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將新鮮的馬齒莧洗干凈,然后放入開水中焯一下,去除清水中過一遍,弄干凈十分之后切碎備用。將馬齒莧和其他的餃子餡攪拌均勻,就可以包餃子了。
3、香菇餡餃子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的美稱,對于氣血虧虛、經(jīng)常乏力的人有調理作用?!侗静菥V目》記載:“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
準備好包菜一顆、香菇適量、十三香適量、食鹽適量、生抽兩勺、熟食用油適量、雞精一勺。包菜切碎;香菇洗凈切碎;加入適量熟食用油;加入十三香粉;加適量食鹽;加少量雞精。滴入少量生抽攪拌均勻,包菜香菇餡就做好了。
4、西瓜皮餃子餡
瓜皮做餡,最大的不同是口感清脆,又有一股淡淡的既清香又清爽的氣息,吃起來感覺很清涼,真是太適合這個悶熱的三伏天了。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西瓜皮去瓤及外皮,刨成細絲放鹽腌制30分鐘后擠掉水,拌入蔥姜鹽味精麻油等調料,最后加入蝦仁(不用太多),這樣的餃子餡就做好了。做成的餃子清脆爽口、甜咸適中。西瓜皮不是切絲而是切碎,前面的做法大致也是用鹽腌制,拌入肉餡(與正常餃子餡做法無異),這樣做成的餃子特別爽口。
5、白菜餡餃子
做餃子餡當然少不了白菜。白菜膳食纖維的含量相當豐富,不僅能夠促進胃腸蠕動,還具有降血糖的功效。白菜屬于低糖蔬菜,很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因為它不會引起血糖的劇烈變化。
將豬肉洗凈,剁成肉泥。蔥、姜洗凈,分別剁茸。大白菜洗凈切碎后,用油拌勻。將肉餡、蔥花、姜末倒進白菜,打入雞蛋,順時針方向勻速攪拌。打至餡料起膠時,放進料酒、鹽、香油,拌勻即可包餃子了。
6、黃瓜鮮蝦
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多食黃瓜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新陳代謝;搭配新鮮上等的大蝦,這么多美味豐厚的食材,保你口口都有“料”哦。
7、香菇肉餡水餃
主要餡料為香菇和豬精肉,其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贏得喜來福新老顧客的極大認可。主要原料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味道鮮美,香氣沁人,含有高蛋白,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癌抗癌,具有較強的食用及藥用價值。
入伏吃什么好
入伏吃餛飩開胃
俗話說: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天氣也隨之進入了伏季,酷夏難耐我們怎樣應對呢,首先還應當從飲食開始,不同的地區(qū)在入伏吃什么是有不同的講究的。北方在伏天多吃面,在頭伏吃餃子也成為傳統(tǒng)習俗了;而南方人入伏時吃的東西不象北方那樣整齊劃一,而是各有不同,略舉一二:上?!邦^伏餛飩二伏茶”,杭州“頭伏火腿二伏雞”南昌“頭伏吃雞二伏鴨”,湖南與江西比鄰,頭伏也是吃雞。上海人平時就喜歡做大餛飩吃,入伏了還是吃大餛飩,顯示了其節(jié)儉的民風。杭州人吃的是鼎鼎有名的浙江金華火腿,也在情理之中。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入伏吃面解煩熱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蔽逶率菒涸?,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糧營養(yǎng)豐富,發(fā)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熱湯面,還可以吃過水面。將煮好的面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伏里還可以吃“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入伏吃蔬菜營養(yǎng)
進入入伏天,人們最容易沒有胃口;蔬菜是在這時候是最好的選擇,這時候來一份南瓜海鮮沙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南瓜海鮮沙拉的擺盤本身就帶有地中海的美感,南瓜的顏色非常的飽滿,又熟又甜,大顆的扇貝鮮甜又彈牙,蔬菜是冰涼爽脆的,沙拉碗里的食材顏色顯示出了強烈的對比度,食欲就這么鮮活了起來。
頭伏為啥要吃餃子?
“吃”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北方有句俚語很流行,“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一來有麥收后嘗新的意思,二來在提醒人們,夏季飲食不能含糊。
夏天人們?nèi)菀资秤徽?,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恰好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稱,餃子的外形像元寶,也有“元寶藏?!钡囊馑?,吃餃子象征著福氣滿滿。
伏日吃面的習慣也由來已久。《魏氏春秋》記載,何晏“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營養(yǎng)豐富又能發(fā)汗。
“三伏烙餅攤雞蛋”,末伏時天氣往往會稍微涼爽一些,烙餅也不會覺得太熱。再煮上一鍋綠豆粥,攤幾個雞蛋與烙餅一起食用,也算是美味。
入伏的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跋闹寥龜?shù)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jù)。
三伏的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jié)u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fā)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于散發(fā)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fā)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xiàn)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