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7篇)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1】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lǐng)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zhàn)升為營長、師長,后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fā)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許發(fā)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fā)給所有官兵。在分發(fā)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fā)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jiān)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2】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quán)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yǎng)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jié)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薄皟€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quán)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yǎng)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jié)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薄皟€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3】
1917年秋,陶行知回國,先后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任教。1927年,他脫去洋服,換上草鞋,“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粟麥黍稷下功夫”。在南京城北、燕子磯畔老山下的小莊村創(chuàng)辦“南京市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初期的活動經(jīng)費多數(shù)來源于他寫書掙來的稿費。而陶母與陶行知的妹妹陶文渼則承擔起家庭日常開支。為了籌集辦學經(jīng)費,陶行知四處奔波,自己也非常節(jié)儉,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其實,他曾多次辭謝高薪聘請,去大學當教授、校長,或去當教育廳長。他曾說:“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碧障壬屯瑢W們一起喝稀飯,并鼓勵大家“勒緊褲帶共度難關(guān)”。在南京陶行知紀念館里陳列著一套西服,是先生唯一的正裝,一穿就是幾十年。
陶行知一生育有四個孩子,長子陶宏、次子陶曉光、三子陶剛、四子陶城,他們始終都遵循行知先生的教導,自覺踐行“愛滿天下”的家風遺訓,在不同時期,為傳播傳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長子陶宏1915年生于南京,先生去世后,他調(diào)到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任教,后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工作,成功地研究出我國第一代彩色膠卷,是中國感光化學學科的奠基人和開創(chuàng)者。
次子陶曉光生于1918年7月,20世紀30年代,他與表叔曹子云一同自行組裝了手提式直流無線電收音機數(shù)十臺,帶著發(fā)電機與放映機到農(nóng)村為農(nóng)民放電影。
三子陶剛,生于1919年11月,作為名人之子,一生甘于平凡、默默無聞,卻是一名真正的“真善美的農(nóng)人”。
四子陶城,1924年11月出生,他在抗戰(zhàn)期間于上海積極宣傳抗日,和其他青年共同創(chuàng)辦《抗日每日戰(zhàn)報》,還參加了上海童子軍。受家風的熏陶感染,行知先生的孫輩們也多從事教師、工程師的職業(yè),他們恪盡職守,低調(diào)做人,積極探尋與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解讀:人要有大愛,愛人類、愛國家、愛人民、愛家庭;人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奉獻社會,不求回報,讓人生在愛的奉獻中閃光。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4】
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xiàn)難產(chǎn)跡象,當醫(yī)生向魯迅先生征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苯Y(jié)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先生基本按照《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xiàn)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睋?jù)周海嬰所著《魯迅先生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先生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nèi)”。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先生用報紙打他屁股。后來,魯迅先生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p>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5】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鐘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鐘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鐘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鐘書過不了關(guān),于是挨了打。
1929年,錢鐘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后,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彪S后一封信則表示:“現(xiàn)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鐘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鐘書,不過出于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6】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社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于共舞,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適雖然倡導“獨立、合群、重學”,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愛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適給胡祖望寫信,希望鍛煉他過獨立、合群、用功讀書的生活,其中說:“功課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趕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趕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課要考最優(yōu)等,品行要列最優(yōu)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這才是有志氣的孩子。“這時,胡祖望十歲,離開父母,獨自在外上學,父親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會感到”壓力山大“。次年,胡適即大失所望,接到學校發(fā)來的”成績欠佳“的報告單,怒道:”你的成績有八個’4’,這是最壞的成績。你不覺得可恥嗎?你自己看看這表。”
最終,胡祖望雖然上過大學,但遠未達到胡適對他的期望;胡思社讀了兩所大學都未能畢業(yè),卻染上了不少壞習氣。晚年,胡適對秘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yǎng)。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guān)系?!笨芍^沉痛之語,意味深長。
在給江冬秀的信中,胡適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是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祖望你交給我,不要罵他,要同他做朋友。”
與家風有關(guān)的名人故事【篇7】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lǐng)域的專家,甚至還產(chǎn)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jīng)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于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tài)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xiàn)堪稱典范。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diào)打好基礎(chǔ),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么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墻基越筑得厚越好?!辈⒔毯⒆觽兦髮W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huán)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diào)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p>